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 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 B.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
| C.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
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
”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甲、乙、
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 A.50年代 |
| B.60年代 |
| C.70年代 |
| D.90年代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
| B.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
| C.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
| 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 C.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D.金融机构无序竞争 |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华。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 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 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