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探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体积/mL |
6 |
12 |
20 |
29 |
39 |
49 |
59 |
69 |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体积/mL |
2 |
4 |
7 |
1l |
16 |
21 |
26 |
31 |
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 。
(2)电解器正极的气体是 ,检验方法为 ;负极的气体为 。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可能是 。
(4)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 。
指出下列符号中 “2”的意义
2Ca2+前面“2”;
右上角“2”;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②四个钠离子_______;③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④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⑤氢氧根离子;⑥硫酸根离子;
(10大连5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⑵t1℃时,B、C的()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