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请回答: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
(2)这两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1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为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