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新经济政策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武昌起义 | B.广州起义 |
| C.北伐战争 | D.南昌起义 |
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
|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
|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
|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
下图是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中的两幅漫画。左幅漫画印有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并题词“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两幅漫画可以说明当时
| A.国民大革命进入高潮 | B.农民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
| C.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经开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