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请完成以下内容。 (10分)
(1)请在表内填写实验现象:
A.变蓝 B.不变蓝
(2)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对于3号试管来说,1号试管的作用是 。
(4)从2号、3号、4号试管的实验,可以得知_____________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5)1和3两根试管比较,滴入碘液后, 号试管内的浆糊不变蓝。这一实验说明 。
下表是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做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结果
时间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
清水中发芽率 |
0 |
8% |
68% |
82% |
91% |
93% |
95% |
废电池浸出液的发芽率 |
0 |
2% |
7% |
8% |
8% |
10% |
10% |
(1)请用曲线的形式表示中小麦种子在不同环境的发芽率。
(2)针对上述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请你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及后果。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装置。
(2)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3)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4)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方法来弥补。
(5)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获得了高产。这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为什么饭前必须洗手?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方法步骤:
(1)打开一套培养皿的皿盖,,盖好皿盖,标记为①号;打开另一套培养皿的皿盖,,
盖好皿盖,标记为②号。
(2)将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种类和数目,连续观察5天。培养过程中培养皿应该(正放/倒放)。
(3)将上述实验步骤重复至少3次。
实验结果:本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①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比②号。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结果预测与结论:A.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_________。
B.甲和乙烧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说明_________。
(5)根据你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最正确的预测应该是_________。
给你两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锥形瓶里插相同植物的枝条,一枝有叶,一枝无叶,两瓶内水面高度相同。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的叶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闻后,发现装置_____________的塑料袋内壁有大量的水珠,且椎形瓶内的水位_____________;而装置_____________的塑料袋内几乎没有变化,且椎形瓶内的水位不变。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