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
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1)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3++3
+6H2O===2Fe(OH)3(胶体)+3H2SO3。
……
(2)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___ _____。
②取5 mL 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3)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两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
水解能力较
小外,还有_ _______。
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___。
(2)如用0.50 mol·L-1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 盐酸 |
NaOH溶液 |
||
| 1 |
20.2 |
20.3 |
23.7 |
| 2 |
20.3 |
20.5 |
23.8 |
| 3 |
21.5 |
21.6 |
24.9 |
经数据处理,t2-t1=3.4℃。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ΔH =________。
(12分)欲配制一定温度下的某NaOH溶液,已知:该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小烧杯的质量(烧杯中盛NaOH),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___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最终称量小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填“32.6 g”或“32.61 g”).
(3)在标尺(图)上画出游码位置(画“△”表示).
(4)定容后将溶液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则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
、
、
、
等4中溶液,可与实验中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
|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5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__。
⑵(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铜棒。其原因是。
⑶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⑷如果改用60 mL 1.0 mol·L-1盐酸跟50 mL 1.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增加”、 “减少”或“不变”),理由是;所求中和热数值(“增加”、 “减少”或“不变”),理由是。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编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 ① |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
| ② |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