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
|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
|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得出错误结论的是()
| A.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 |
| B.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 |
| C.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 |
| D.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 |
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
②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
|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英国棉纺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 )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 C.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