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孔子改制考》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3)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4)简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孺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求,商人使其厚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5 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推行重商主义。……该理论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选读
材料二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者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央视《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
材料三凯恩斯把重商主义者看做是自己思想的先驱者。“重商主义者是把货币不足视为失业的原因的这一观点的创始者”。凯恩斯指出,增加货币数量是对失业斗争的最重要的工具 。“重商主义者很明白他们的政策具有国家主义色彩,而且会引起战争”。凯恩斯则认为,保护主义有助于一个国家解决失业问题,而且赞成经济民族主义。
——郑鸣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研究三篇》
材料四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以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中大国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相近,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明洁《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抬头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经济理论产生的共同背景,并分析西欧重商主义政策在政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中“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是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李斯特提出“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期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上述经济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当今世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综合以上,谈谈你对贸易保护政策的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鸟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文忠公事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二的观点。
(2)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当威尔逊将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的说:“这位充满理想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像个劳合·乔治。”
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能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个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
(1)克里盂梭说威尔逊“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指的是威尔逊的什么行为?英国和法国抵制美国的十四点计划的本质是什么?
(2)杜鲁门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他的这些主张的?他的这番讲话表明美国外交政策有什么特点?
【近代社会的民毒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妥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器应是自由的。……议令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史在靛,全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和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络莱斯顿
材料三: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沦、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三图中所示的现象?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同点及其进步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一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J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关)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