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监督)匠作,年已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①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工部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②,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③,规模悉具,殆绝技也。明之季④,京师有工匠冯巧者,董造宫殿,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⑤代执营造之事。
(二)
王拯七岁时母亡,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二屋,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⑥,篝一灯,使拯读其旁。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两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⑦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注】①大内:皇宫。②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以一比十的比例。③四阿重室:房屋的四角,二重的房屋。④季:末年。⑤隶籍冬官:所属编制到工部。⑥女红: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⑦劬劳:(qú láo)劳苦。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点燃) | B.规模悉具(具备) |
C.比夜,则姊恒执女红 (常常) | D.殆绝技也 (丧失)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梁皆董其事以其境过清 |
B.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C.一使拯坐而读鸣之而不能通其义 |
D.所读书乃熟于他童贤于材人远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②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梁九与王拯各有怎样的品性?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回答。
【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微斯人②伛偻提携③杂然而前陈者④觥筹交错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媵人持汤沃灌(4)腰白玉之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文章讲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这对于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③为之强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④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⑥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注释】①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情本身。③项:颈,脖颈。④徐:慢慢地。⑤强:通“僵”,僵硬。⑥唳:鸟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解释加点的词
(1)余忆童稚时(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又留蚊于素帐中(4)昂首观之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在空中。 | B.自己认为和群鹤在空中飞舞差不多。 |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 D.自己认为和群鹤飞舞在空中差不多。 |
沈复发现了“观蚊成鹤”这一物外之趣,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物外之趣”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2)即书诗四句
(3)稍稍宾客其父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