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监督)匠作,年已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①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工部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②,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③,规模悉具,殆绝技也。明之季④,京师有工匠冯巧者,董造宫殿,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⑤代执营造之事。
(二)
王拯七岁时母亡,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二屋,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⑥,篝一灯,使拯读其旁。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两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⑦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注】①大内:皇宫。②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以一比十的比例。③四阿重室:房屋的四角,二重的房屋。④季:末年。⑤隶籍冬官:所属编制到工部。⑥女红: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⑦劬劳:(qú láo)劳苦。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点燃) | B.规模悉具(具备) |
C.比夜,则姊恒执女红 (常常) | D.殆绝技也 (丧失)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梁皆董其事以其境过清 |
B.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C.一使拯坐而读鸣之而不能通其义 |
D.所读书乃熟于他童贤于材人远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②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梁九与王拯各有怎样的品性?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回答。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
(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不可名状( )
(3)凄神寒骨( ) (4)以其境过清 ( )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只选对一项不得分)( )( )
A.乃记之而去 | B.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
C.可为都邑之胜境 | D.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是动。【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
【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 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以为求之必得。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____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 B.不以疾也(疾:快) |
C.虽乘奔御风(奔:奔跑,飞奔) | D.属引凄异(属:动词,连接)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更直接写出了山的高耸陡峭。 |
C.“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势浩大,险恶;而“或王命急宣”等句侧重于写水流速度快,从而印证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三峡深秋的凄婉幽美,渲染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文言文阅读: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
C.愿王察之:观察 |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 |
翻译句子:(3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3分 )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
C.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遂许先帝以驱驰 |
C.扶苏以数谏故 | D.以君为长者 |
下列句中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 |
B.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一个虽遭遇挫折但雄心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的人。 |
C.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大意是: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
D.甲段自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诸葛亮的重要,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清高,谨慎,持重的性格特点。 |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