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 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
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三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干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2分)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2分)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2分)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危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2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 (4分)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咸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