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常自带绛绵绳,箸①腰中。玄问此何,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②也。”玄无语,,自此小差③。
【注】①箸:穿着,附着;②芒:(麻绳上的)芒刺;③小差(chài):略好一些。
解释上文中的加线词
(1)(         )     (2)去(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B.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C.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D.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桓道恭“常自带绛绵绳”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                            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 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 作挺 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 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 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ō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使         

(2)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B.□色俱可爱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

(3)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4)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5)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 "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 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 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 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军细柳

上自劳军

B.居无何

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 ,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 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无余财,卒,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释】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寻遇疾

未果,寻病终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C.无珠玉以为含

可以一战

D.而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 ,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 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 ,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 ,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 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 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 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天下惧

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

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

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 之 讽 谕 诗 兼 济 之 志 也 谓 之 闲 适 诗 独 善 之 义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 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 ,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不可得

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

假装

D.而绝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