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关于文中的“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B.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冲击 |
C.创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 D.中国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变化 |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研究历史要如同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和雕刻一样,去理解对象。其次,要和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去神游冥想,以期达到真了解。”下列对这位大师的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研究历史要具备美术家的功底,懂得欣赏研究对象 |
B.研究历史要具备艺术家的功底,以便深入细腻了解研究对象 |
C.把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
D.个人品质在社会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摘自188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为此,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大陆均势政策 | B.采取绥靖政策 |
C.形成三国同盟集团 | D.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作用下降而政府权力扩大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