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九年级一班小李同学在学习了俄国(苏俄、苏联)历史知识后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几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彼得一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客观上帮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战”后期,列宁领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和乌兹别克。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轻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1865至1867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为50余次,城市贫民起义超过16次。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纷纷侵入亚洲各国,日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殖民的对象。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19年起实行粮食征收制,农民无偿地按摊派的数额把“余粮”交给国家,却很少能得到补偿。农民对此极其不满,暴动此起彼伏。
——摘编自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材料三 如表所示
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以1925年为100) |
|||
工业生产 |
工厂就业 |
工厂工资额 |
|
1931年3月 |
87 |
78 |
75 |
1931年9月 |
76 |
73 |
62 |
1932年6月 |
59 |
60 |
43 |
——摘编自金德尔伯格《1929﹣1939世界经济萧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结合所学,指出日本为解决危机而采取的重大行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政府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对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各国解决危机的共同策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
材料二: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进而制度借鉴,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当时整个德国还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而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繁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由此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力量和进步思想。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出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1843年,马克思研究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著作以及早期资产阶级著作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著作,他还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写出马克思的主张,并归纳他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义正辞严地谴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残害中国人民的侵略行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还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在伟大的革命变革中崛起,成为开启整个东方世界新纪元的曙光。
(3)阅读材料三,举出当时正在进行的列强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中划线处预言是否成真?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材料四:马克思还十分关注俄国的发展道路,同俄国的革命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
(4)阅读材料四,结合20世纪初俄国的两场革命,对其“发展方向”加以说明。
材料五:马克思部分活动:
时间 |
活动 |
1848年 |
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
1864年 |
参加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
19世纪60﹣70年代 |
指导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的凶残面目和反动本质 |
1871年5月 |
撰写著作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5)依据材料五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分析这一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材料六:填写《自白》是马克思全家喜爱的活动,它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品格和情怀。
马克思的《自白》(部分) ①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③您喜爱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④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6)马克思的《自白》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条(写出序号即可),为什么?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人们研究历史时,有多种视角解释过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种观点
视角 |
内容 |
|
观点一 |
A: |
“西欧走出中世纪”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促进西欧发展的科技、航海船只制造等技术大多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发明或完善的。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
观点二 |
B:欧洲视角 |
“西欧走出中世纪”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随后不断向外扩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观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国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根据观点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3)根据材料,写出观点一的视角。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下图)。
—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