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B.井田制得以恢复 |
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改编】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事实未必就是如此。诸如到19世纪末,洋教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扩大,一方面,的确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加入;另外一个方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又急剧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对材料中“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这种触动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某些倾向 |
B.这种触动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人“入教”的结果 |
C.东西方文化呈现出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之特征 |
D.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引发社会触动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原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着,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以下对题干“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
A.“向西方学习”是先进资本主义文明冲击落后晚清统治的结果 |
B.其进程即体现近代中国落后统治下,仁人志士们的与时俱进性 |
C.其进程不断证明西方文明的不适宜性,中国得“走自己的路” |
D.“向西方学习”即是一个不断借鉴他国文明,自成一体之过程 |
【改编】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爱国志士们奋起救国救民的抗争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系列不同的主张,见下表(部分):
以下对他们主张的解读和认识,理解明显有误的是()
A.有利于改变落后的现状,推动中国近代化 |
B.不断开启了探索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
C.在晚清专制腐朽统治时期进行的有益探索 |
D.在总体上,呈现出“向西方学习”之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