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   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     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消化。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如下实验用具及材料进行实验: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湿润的肥沃土壤、烘干的肥沃土壤、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请回答问题:
 (1)在此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作出的假设是。
 (3)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A、B;
 ②
;
 ③然后进行观察。
 (4)你的预测: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5)实验完毕后,你将会如何处理蚯蚓?
。
某生物实验小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用干湿计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分别测量裸地、草地、灌木丛的湿度,每地测三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下表中。
| 时间 地点  | 
   早晨 | 
   中午 | 
   傍晚 | 
  
| 裸地 | 
   68% | 
   18.5% | 
   45% | 
  
| 草地 | 
   73% | 
   38% | 
   51.3% | 
  
| 灌木丛 | 
   81.3% | 
   45% | 
   65.3% | 
  
(1)为什么每个环境要测三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
 (2)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请你说明理由:。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不搅拌。并放在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请问: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号试管。3号试管的作用是。
滨滨爱吃豆芽。"毒豆芽"事件发生后,他决定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以下是滨滨尝试发豆芽的探究,请分析回答:
  (1)、黄豆芽选材的探究。
  实验方法和过程略,实验结果如下:
  ①虫噬空缺种子多数不萌发;②陈年霉变种子多数不萌发;③当年饱满种子萌发良好。
  比较①和③、②和③,可以说明种子的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的胚。
  (2)发豆芽的技术的探究。
  实验前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处理如下并观察:
  ①B和C容器内黄豆发热说明种子萌发萌发时进行旺盛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②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②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适宜的和充足的。
(3)、夏天,豆芽易变"老"、腐烂。你想到的保鲜的的方法是。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乙组蚕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