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欲用NaNO3固体配制80 mL 1.4 mol·L-1的NaNO3溶液,试回答:
(1)用不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 mL容量瓶
(2)配制时应称取NaNO3__________g;
(3)实验开始时,需检查容量瓶__________;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写字母) __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_。
A.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B.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C.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D.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E.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F.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1)图1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图2装置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1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0.5mol·L-1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电源的M端为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mL 。
(3)图3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结构示意图,写出a处的电极反应式。
(1)已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则它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2H2(g)+CO(g)CH3OH(g)△H="-90.8" kJ·mol-1,t℃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只加入CO、H2,反应l0min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
H2 |
CO |
CH3OH |
浓度(mol/L) |
0.2 |
0.1 |
0.4 |
(A)该时间段内反应速率v(H2)=
(B)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v逆(填“>”、“<”或“=”)
(C)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
(填“逆向”、“正向”或“不”)移动,平衡常数K(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已知某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可以表示成下图,
E1表示反应物分子变成原子所吸收的热量,E2表示这些原子重新成键形成生成物放出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如该反应可逆,则其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改变的条件为(填字母)。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 B.降低温度 | C.增大压强 | D.使用催化剂 |
(2)下表给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H—H |
Cl—Cl |
O=O |
O—H |
H—Cl |
键能(kJ·mol-1) |
436 |
247 |
x |
463 |
431 |
①若图中表示反应H2(g) +O2(g)=H2O(g) ΔH=" -" 241.8 kJ·mol-1,则x=kJ·mol-1(保留一位小数)。
②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可用氧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置换出氯气,同时生成另一种气态化合物,利用上表数据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当该反应中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图像中历程A的E1=kJ(保留一位小数)。
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⑴W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①将4.48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W通入100 mL3 mol/L的Y的水溶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X、Z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测
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 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1)A转化为B及气体这步反应中应加入的试剂是(填化学式);
(2)写出B的化学式,F的化学式;
(3)写出由G转变成H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检验I溶液中阳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向I溶液中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