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 ③勒:抑制。 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⑤ 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最盛盛:美 | B.与杏桃相次开发开发:开花 |
C.止午、未、申三时止:停止 | 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美丽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岚设色之妙
A.拘束一室之内 | B.如倩女之靧面 |
C.呷浪之鳞 | D.乃记之而去 |
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准确的项是
A.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
B.第二段写桃花之盛,看似偏离题意,其实是为“待月”做铺垫,衬出月色更为迷人。 |
C.第二段既写花,又写人,在二十里花海之中游人如织,“艳冶极矣”,颇有唐著名诗 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情画意 |
D.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 |
〔乙〕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宽尝行()(2)乃就宽车认之()
(3)何为谢之()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蔽甚矣/遮天蔽日 |
B.数月之后/珠可历历数也 |
C.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行 |
D.臣之妻私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②贼:毁坏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射者中,弈者胜()
(2)杂然而前陈者()
(3)执而鞭之()
(4)汝既不田()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甲文中的太守,乙文中的陶侃,他们都关心民生,甲文体现在 ,乙文体现在 。
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释加点的字词。
(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虽有甲兵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
【甲】 |
① |
设酒杀鸡作食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乙】 |
美其服 |
② |
③ |
④ |
阅读甲文和乙文,完成下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诚自古所希()④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甲乙两文表达的观点相似,请说说两篇文章表达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虽然甲乙两文表达的观点相似,但两篇文章的写法不同,请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