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①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每次压缩    的长度(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弹开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②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达到探究目的.
(选填“能”或“不能”)
③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彻底消失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的,理由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②一段时间过后,蜡烛燃烧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仍在成在光屏中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移动.
③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则只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宿迁)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

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2013·永州)如图1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小芸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的实验.

(1)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容器中A,B两侧液体的 相同.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小芸同学在A,B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越大.
(3)请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2014·黔东南州)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2014·宁夏)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2)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是为了探究
(3)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最好应根据 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到的结论是:
(4)比较e、f图示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2014·济南)大家知道,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压强。小丽和小梅想:把一些水倒进容 器里,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水的不同部分之间也会相互挤压,那么,液体内部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针对这一问题,她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丽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1)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梅猜想的生活事例:
(2)小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作了如图甲所 示的实验。实验表明:液体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说: “再有一盆水,我直接使用你的装置就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小梅的做法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把玻璃管 (选填“开口”或“带橡 皮膜” )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丽说“不用橡皮膜我也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于是,小丽快速取下橡 皮膜, 将一张薄卡片放在玻璃管的下面并把玻璃管插入水中,看到薄卡片被水向上压在 玻璃管口而不掉落,如图乙所示。
小梅却说:“你的这个实验虽然能够表明水对薄卡片产生了向上的压强,但不如我的实验好。 ” 小梅这样说的理由是:
(4)经过讨论她们发现,其实用一盆水和一个透明塑料瓶,稍加处理就能验证他们的全部猜想。她们的做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