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12年10月8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约翰·格登和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约翰·格登于1962年通过实验把蝌蚪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并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       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分化潜能逐渐变弱,直到今天也还不能用类似             (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因此,约翰·格登培育“克隆青蛙”,实际是通过             (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2)山中伸弥于2006年把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多功能干细胞。在该技术中,逆转录病毒是这4个关键基因进入成纤维细胞的     (基因工程工具),它能够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其染色体          上。
(3)所谓“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即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即获得iPS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发育的            ,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4)目前获得iPS细胞的方法除上述两种之外,常见的还有以下两种:一是诱导成年体细胞与胚胎干细胞         产生四倍体细胞;二是应用                 技术(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将生殖细胞置于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______,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______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______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 CO2 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 CO2 5%CO2 95%O2 ),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______(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______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______(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______(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

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______

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岩龙虾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______只;当年最大捕捞量不能超过______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原因是______

在光下叶绿体中的 C5 能与 CO2 反应形成 C3 ;当 CO2/O2 比值低时, C5 也能与 O2 反应形成 C2 等化合物。 C2 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______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 CO2 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2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______。据图3中的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_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酿酒酵母是重要的发酵菌种,广泛应用于酿酒、食品加工及生物燃料生产等。研究人员对酿酒酵母菌株A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提高发酵中的乙醇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酵母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_____发酵,可用于制作果酒等。

2)传统发酵中,新鲜水果不接种酿酒酵母也能制备果酒,原因是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单一菌种发酵生产食品。菌株A存在于环境中,实验室获得该单一菌种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

4)菌株A含有1FLO基因,其表达的FLO蛋白可提高发酵中乙醇产量,且FLO蛋白量与乙醇产量成正相关,研究人员基于菌株A构建得到菌株BCD(如下图)。该实验中,构建菌株B的目的是___,预期菌株ABCD发酵中乙醇产量的高低为_____

5)菌株A中,XY基因的表达均可以提高发酵中乙醇产量。研究人员将XY基因融合在一起,构建了XY融合基因能表达的菌株E(如图),其在发酵中具有更高的乙醇产量。菌株E中无单独的XY基因,且其他基因未被破坏。简要写出由菌株A到菌株E的构建思路_____

下丘脑特定神经元上的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导致该神经元的某激酶、钾离子通道相继被激活,最终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肝脏,使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减少,降低血糖水平。上述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图中的迷走神经是脑神经,属于_____神经系统。

2)图中支配肝脏的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当血糖水平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_____,升高血糖水平。这说明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效果是_____

3)从血糖来源方面分析,肝脏中葡萄糖生成减少的途径分别是__________

4)某糖尿病模型小鼠补充足量胰岛素后,仍持续存在高血糖。据图分析,小鼠持续存在高血糖的可能原因中,除了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外,还有_____(答出2点即可)。

5)据图分析,若一只正常小鼠下丘脑特定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出现功能障碍,则短期内该小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会_____,原因是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