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①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箭铓②,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③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李德裕,唐杰出政治家,武宗朝任宰相,宣宗即位后,受奸人打击、陷害,被一贬再贬,最后,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这诗便是在崖州时所作。②剑铓:剑锋。③若为:怎能。
(1)请比较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哪些异同点。
(2)请指出两首诗各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题目。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 4分)
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周邦彦的《苏幕遮》,完成小题。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下列对这首宋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写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轻快心情。 |
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 |
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 |
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意象是“”。
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中的“举”字。
答: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文后题目。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 |
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 |
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 |
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 |
请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