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的数据表:
物质 |
实验次数 |
质量(kg) |
升高的度数(℃) |
加热时间(min) |
水 |
1 |
0.05 |
10 |
10 |
2 |
0.10 |
10 |
20 |
|
煤油 |
3 |
0.05 |
10 |
5 |
4 |
0.05 |
20 |
10 |
(1)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_________次实验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小岩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S前,应把图甲中滑片P置于最 (选填“左”或“右”)端;
(3)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S,滑片P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W,此时R的电功率为 W。
有一电源和电阻连接组成的装置,只有M、N两个接线柱可供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内电源的电压和电阻的阻值均未知,现要求测定此装置内电阻的阻值R.
(1)请你利用下列器材:
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一个量程合适的电流表;
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
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并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并画出电路图(要求电路只能接一次,不得拆开重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计算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 .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活动中,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电源由两节新的干电池组成(如图甲)。
闭合开关S1,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否定了猜想一。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
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经分析,结果支持猜想二。
实验次数 |
电压(伏) |
电流(毫安) |
电阻(欧) |
1 |
1.4 |
12 |
116.7 |
2 |
1.6 |
14 |
114.3 |
3 |
1.8 |
16 |
112.5 |
… |
… |
… |
… |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伏。
(3)在实验二测定LED灯电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
李明和王丽组成的实验小组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
(1)一开始,他俩就产生了分歧,李明说电压表要接在甲位置使读数保持不变,王丽说应接在乙位置使读数保持不变(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图中甲、乙是他俩讨论的位置)。你判断_______说的正确。
(2)他们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检查电路时,发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但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调节调动变阻器时,以上现象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把电路连接正确后,将5 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为1.5 V,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接下来断开开关,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将10 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A/B)移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俩更换不同定值电阻R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的电阻与温度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 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为如下 关系式:R=R0(1+at),其中,R是温度为 t 时的电阻,R0是温 度为 0℃的电阻,a 称为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下面列出一 些材料在 0~120℃的电阻温度系数:
(1)从表格中看出,随温度升高,碳棒的电阻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是 R-t图像,其中____(填“A”或“B”)表示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3)在所列材料中,最适合做定值电阻的材料是_____。
(4)在一根钨导线,在 0℃时的电阻为 100Ω,则在 100℃时的电阻约为____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