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 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 B.发展手工业 |
|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 D.重视发展农业 |
下图为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期 |
乡民迁出 总人数 |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A.广东地区由农村到国外从事工商业人口下降
B.广东地区出国人数激增,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C.广东地区离乡现象反映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破坏殆尽
D.广东地区受国门洞开影响,乡民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关于钻石的对话》中阐述:“钻石的价格在波斯出现了大幅上涨,那么人们在英格兰也可以感受到其价格的上涨,因为世界上的大珠宝商都彼此熟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 A.商业贸易发展使同盟伙伴关系普遍 | B.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 |
| C.地方性市场向统一性市场的整合 | D.钻石的价值随经济发展而被认知 |
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493年辣椒传入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至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风靡整个欧洲;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把辣椒传入了印度,明朝末年引入中国。辣椒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说明了
| A.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的平衡发展 |
| B.殖民活动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观念 |
| C.殖民活动客观上密切了世界贸易 |
| D.殖民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19世纪的欧洲向一种主张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结合起来、实现比较稳定的人口水平状态的人口模式转变,人口出生率有所降低。此时的儿童被看作是情感满足和父母责任的源泉,而不是家庭经济中的贡献者。究其根本原因是
| A.欧洲人权制度的完善 |
| B.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
| C.欧洲殖民扩张的进行 |
| D.欧洲物质生活的改善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危机” | B.“商业革命” |
| C.“价格革命” | D.“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