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题图⑴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⑵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⑵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①该反应在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一定温度下,对于反应2A(g) + B(g)2C(g)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n(C)随着时间变化关系如图⑶所示,现从t1时间开始对反应体系升高温度,n(C)的变化如图qb所示。则:
①p点时反应的v正 v逆(填“>”、“<”或“=”);
②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 vb(填“>”、“<”或“=”)
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mol,SO42—的物质的量是mol,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个。
现有K 、O、S、H四种元素,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可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酸、酸性氧化物、盐、X)。
(1)完成下列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酸 →盐:;
②酸性氧化物 → 盐:;
(2)X在水溶液中电离成K+ 、H+、SO42-,则X的化学式为,X属于(填序号)
A.酸 | B.碱 | C.盐 | D.氧化物 |
(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指出使用的试剂或方法)鉴别Na2SO4和X:
方案1:。
方案2:。
(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清液。
②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中的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⑴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⑵若要检验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请说明如何操作(含现象和结论):。
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分散系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根据分散质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作为剂。
(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和所给图象完成下列各题: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 + B(g) xC(g) 请填写下列空白: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 L,反应2 min时测得剩余0.6 mol B,C的浓度为0.4 mol/L。
①x=
②若反应经4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 0.8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22%,则B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
(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①合成氨反应N2 (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移
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________(填“增大” “减小” 或“不改变”)。
②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烧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