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为 m/s。(取)
(2)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为了保证橡皮筋做的功等于总功,必须采取的步骤是“平衡摩擦力”。那么,在平衡摩擦力操作时,下列步骤中正确的是( )
A.让木板保持水平状态
B.小车运动时,纸带不需要穿过打点计时器
C.是否已经“平衡摩擦力”可以用眼睛目测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本操作要让小车在橡皮筋的牵引下运动
(3).在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天平称得重物的质量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所示
(纸带上的O点是第一个打印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记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m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择B点为初始点,D点为终点,则从打下B点到打下D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得出的结论是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
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块,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像。根据绘制出的L-v图像,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
A.L-v2图像 | B.L-![]() |
C.L-![]() |
D.L-![]() |
(2)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表。安培表A1的量程大于A2的量程,伏特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把它们按图接入电路,则
安培表A1的读数安培表A2的读数;
安培表A1的偏转角安培表A2的偏转角;
伏特表V1的读数伏特表V2的读数;
伏特表V1的偏转角伏特表V2的偏转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1)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①上移左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静电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
B.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
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
《驾驶员守则》中的部分安全距离图示和表格:请根据该图表计算:
车速V(km/h) |
反应距离s(m) |
刹车距离x(m) |
40 |
10 |
16 |
60 |
15 |
36 |
80 |
A= ( ) |
B= ( ) |
(1)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填上表格中A的数据。
(2) 如果路面情况相同(汽车刹车的加速度相同),请填上表格中B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