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35 |
44.24 |
①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②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③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蒋介石集团与汪伪政权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
| A.抗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 | B.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
| C.爱国者与汉奸之间的矛盾 | D.国民党内部争夺中国的矛盾 |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政局的最重要影响是
| A.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剧 | B.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 C.国共两党政权由对峙到合作 | D.国民党政权的内部分化 |
西安事变后,“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英美不关注西安事变 | B.张、杨同为英美走狗 |
| C.英美与日本矛盾尖锐 | D.英美支持张、杨捉蒋 |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几次战役接连失败,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军队武器不如日本军队 | B.国共两党的军队未配合作战 |
| C.国民政府的战略指导思想错误 | D.国民党军队多数将领贪生怕死 |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认识到“枪不如人,炮不如人” | B.期待国联公理解决 |
| C.让出东北,避免日本再侵略其他地方 | D.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