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游遍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利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郡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治之路。
--摘编自王拭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那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普遍走私的那种“自由的”制度必须觅得另一种制度来代替;所宣布过的那种中立化的严格执行必须放弃。作为让步,阿礼国建议用外国人监督的方法去实现,人员由领事推荐,但是为中国服务,由中国付给薪金,并且在中国长官的节制下工作。……新的税务机构在1854年7月12日成立……新章程的实施受到了领事们的欢迎,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终止那时存在的无政府状态;它也受到商人大众的欢迎,因为它结束了只对他们当中诚信较差的那些人有特殊利益的那种情况;再者,它使这个口岸的税务长官,能够获得除此之外并无别法取得的一项国税。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税务司产生的影响。
体育发展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寻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寻找人高于奴隶、动物的生活方式,作为政治动物的人对城邦的责任,使人要寻求强健和勇敢,而体育在身体和精神上恰好都能给予这种训练。
——冯霞《古希腊体育思想溯源》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联邦政府对体育投入较少,地方政府所提供的体育设施亦有限。1933年,国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斥资修建公共场地设施。到1937年,民政工程署所属的就业促进管理局用10%的预算修建了约1万个公共体育场馆。
——周兰君《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管窥》
材料三 1950年,新中国第1个体育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
1954年,美国所操控的国际奥委会领导者坚持“两个中国”,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中国1958年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63年,印尼与中国共同倡议,在首都雅加达举办了“新兴力量运动会”,印尼、中国、越南、朝鲜、索马里、突尼斯、古巴、玻利维亚等48个国家不顾制裁和阻挠参加了比赛。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古希腊体育蕴含了何种思想?以此思想来研究西方史,可能会对14-18世纪哪些事件评价较高?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体育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的美国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外交是如何影响新中国50-60年代的体育发展的,并指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条件。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体育发展的认识。
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
材料一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为什么18世纪欧洲会萌生“中国专制说”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二
图2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材料四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