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父不愿其               然:这样 即尊位                   及:等到 时台 ,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丰尝于人中显 二弟         诫:警告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①②⑥ ①③⑤ ②④⑤ 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1)梦有神人之双笔(2)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
B.(1)高宗甚之(2)余其能行古道
C.(1)并俊臣所奏(2)吾而师之
D.(1)玄宗践祚(2)今其智乃反不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皆特令峤为(2)皆在衽席
B.(1)岂有知其枉滥不为申明哉(2)吾尝终日思矣
C.(1)自渐有学业(2)游于乎始
D.(1)宫内获表(2)皆出于此乎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翻译。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2)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把下列在第一模块所学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⑤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⑦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脱不,任真自得群:合群 B.州召主簿,不就:接受
C.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 D.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乐琴书消忧
B.贤处世,天下无道则隐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长江也
C.汝旦夕费,自给为难师道不传也久矣
D.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以下六句话中,全都直接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④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⑤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⑥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但时人并不认为这篇文章是实录。
B.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陶潜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C.陶潜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潜将要接受朝廷征聘,却恰好去世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②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其贫,欲使兼他官,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苏轼。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乱之候也”。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①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②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③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绍圣、元祐:均为宋哲宗年号。 ②戾:违反。 ③陵轹(lì):超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使兼他官,不可谢:感谢
B.天下乱之候也治:安定太平
C.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迁:晋升
D.以党籍罢:免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守其贫,欲使兼他官将衅钟
B.以文章受知苏轼海运则将徙南冥
C.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若是,孰能御之
D.格非遇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举世而非而不加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格非幼年就机敏出众,他潜心研究经学,写《礼记说》几十万言,得中进士。
B.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提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的观点。
C.有道士能准确预测人的祸福,致使百姓迷信他,李格非亲自把他捉来,并施以杖刑。
D.李格非认为写文章贵在诚心,不能随意,只有做到字字从肺肝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翻译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2)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弊,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军大恐,曰:“
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了、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移其兵欲以伐鲁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我心报:报答
C.王齐而伐越置:安置
D.必以其兵晋临:逼近

下列各组句予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伐鲁过矣此乃臣效命秋也
B.以教常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C.君以兵迎之愿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使子贡之越有二十八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六组,全部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①夫鲁,难伐之国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③吾兵业已加鲁
矣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⑥杀夫差
而戮其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稗。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