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30年来,“八二宪法”成为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982年宪法规定①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②恢复1954年宪法规定设立的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④改变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⑤取消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概括1982年宪法产生的背景以及成果。
“八二年宪法”颁行30年来,“修宪”与社会发展同行。
1988年 |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1993年 |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
1999年 |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4年 |
(修订)“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2)阅读上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主题下,再补充两个相关史实,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关键词选择准确;补充史实得当;阐释说明与主题相符;逻辑清晰。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将自己的名号定为皇帝。从此,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一直沿用了2000年。与皇帝相关的制度尽管越来越复杂,但其实质却一直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不受约束的权力。
——孟祥才《中国政治制度史·秦汉卷》
材料二: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
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秦代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
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其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战争中日本分别制造了哪些惨案或大屠杀?(各举一例)
(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二:南宋定都杭州(临安),实为中国古都变迁的一个重要转变。明代学者顾起元说:“南宋建都,首建康,次临安。然尝据当时事势衡之,欲取中原,进取淮颍,故宜坐建康以便经略,故李纲请高宗去越而幸建康。至欲立宗庙社稷,稍图安居,则在高宗时,建康’不如临安之巩固矣。”而且临安“而地号膏腴,财富所辏。”
(3)读《唐宋都城变迁示意图》,指出唐宋时期都城变迁的方向。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南宋定都临安的因素。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进一步繁荣。简要说明当时城市发展的情况,分析城市发展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何影响?(5)
材料三:上海的外国租界是一个实例,阐明西方文明的优点。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
——(英国专栏作家)干德利《中国的今昔》一书出版于1895年
材料四: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虽呻吟仆地①皆置不理,惟掩鼻过之而已。可见有司②之失败,富室之无良,何怪乎外人轻侮也。况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
注释:①仆地:倒地。②有司:指负有相关责任的机构或部门。
(5)从当时中外人士的这些描述和议论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开辟对中国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