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薄: (2)求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 B.市鞍马(买) |
C.长而益精(更加) | D.易男装(穿)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
文中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阅读理解
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子,即_________自谓,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
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
②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①尚且为了大家
②尚且变成一般人
③将要成为一般人
④尚且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