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 沸点/℃ |
34.7 |
78.5 |
118 |
77.1 |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4NaOH+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褪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
[实验与判断]请完成下列表格: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 实验装置 |
![]() |
![]() |
![]() |
| 验证猜想 |
|
C |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
||
| 实验说明 |
1、2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是用 (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 。
(3)可用右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 (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 。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 。
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u,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
A.溶液的浓度
B.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
C.溶液中氯离子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现用该浓盐酸配制250mL2mol/L的稀盐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托盘天平;⑥玻璃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计算,配制250ml2mol/L的稀盐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盐酸的体积为 mL;
②配制稀盐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出仪器名称及规格);
③对所配制的稀盐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小于2mol/L,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4)若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氯化氢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于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A.
B.
C.
D.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该气体为CO2。
猜想2: 。
猜想3:该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为了验证猜测,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下列 试剂(填编号)。
| A.NaOH溶液 | B.酸性KMnO4溶液 |
| C.盐酸 | D.澄清石灰水 |
(2)B中溶液的作用是: 。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4)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为: 。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
(1)写出装置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装置④中的现象可证明SO2有 性。
(4)装置⑥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 NaOH起始读数 |
NaOH终点读数 |
|
| 第一次 |
0.10mL |
18.60mL |
| 第二次 |
0.30mL |
18.00mL |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3)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2CO3杂质
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E.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