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 + D(s),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
(1)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2 mol B ②3 mol C+1 mol D+l mol B
③3 mol C+2 mol D ④1.6 mol A+0.8 mol B+0.6 mol C
(3)某温度下,向容器中加入3 mol C和0.8 mol D,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则容器的容积V应大于________L,小于________L.
(每空2分,共30分)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1)0.2 mol NH3气体中含的NH3分子数是,其中含氢原子数是,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1摩尔Ba(OH)2固体中含有的Ba2+的个数是,全部溶于水,电离产生的OH-的物质的量是mol,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摩尔。
(3)H2SO4的摩尔质量是,49gH2SO4中含有mol氧原子,含有氢的质量是。
能与摩尔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克。
(4)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3p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5)与标准状况下VL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用分式表示)
(6)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 (g)跟3体积Y2 (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XW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 ;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 (3)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有机物C2H5-Cl(氯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2H5-Cl+H2O C2H5OH+HCl
以乙烯为原料进行下图所示的转化,可得到有机物B和乙酸乙酯。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乙烯→氯乙烷的反应类型为____。氯乙烷→A的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A.酯化反应 | B.加成反应 | C.氧化反应 | D.加聚反应 E.取代反应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氢气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角度来看,是由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产物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2)氢气被公认为是21世纪代替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5.2 g氢气燃烧时放出286 kJ热量,而每千克汽油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6000 kJ。试据此分析氢气作为能源代替汽油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果将该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就可以把氢气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图就是能够实现该转化的装置,被称为氢氧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____ (填“a电极”或“b电极”),在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
(5分)下列各组组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1)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2)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3)_____;属于同系物的是(4)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5)______。
A.O2和O3 | B.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 C.35Cl和37Cl | D.CH3(CH2)3CH3和CH3CH3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