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其中“无效”的原因是
| A.科技落后的制约 | B.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
| C.官僚资本的垄断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 B.焚书坑儒 | C.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 |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
|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
|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
|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 C.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