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你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回答:
(1)(历史事件)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辟。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的著作描述了元朝(首都)的繁荣景象,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住。
【世界经济日益密切】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促进这种趋势的因素。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自创立以来就对国家治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重门第轻才学。隋统一全国后,由政府出面,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考生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按考试成绩录用。凡录用者由政府委派官职……科举制度的创立,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人才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政府。

——改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的人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材料四:科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科举选官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经过初级到高级的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1958年10月,宁夏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23日,银川解放;月底,宁夏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

18日,中共宁夏省委宣告成立;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52年4月

全省12个市、县共53个区、328个乡全面完成土地改革

1954年7月

23日,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12月

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银川市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1957年12月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预计指标

1958年10月

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根据《当代宁夏日史(第一卷:1949.7﹣1958.12)》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形势,说明宁夏上述变化发生的背景。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宁夏的发展变化。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品读名言——沐浴智慧之光】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梳理线索——展现体育之力】

材料二: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线索。(至少两点)

【唱响歌曲——体悟音乐之魂】

材料三:如图是部分歌曲节选。

(3)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体现了北伐将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

【阅读报刊——感受劳动之美】

材料四:《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报道:一九六二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工作时,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五:《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报道: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对战友说:“……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两位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著名非裔美国历史学家社波依斯估计,从非洲被掳掠到美洲的黑人,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三四百年间,至少有100万至1500万黑人进入美洲各地。在黑人的故乡非洲,大概丧失了近1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黑奴在被捕获、关押、运输途中因各种原因死亡。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年男子。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四百年间”造成非洲人口大幅度减少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开始借助强大的工业经济力量,将印度改造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粮食、工业原料产地。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快速运转时,印度手摇纺车戛然而止,手工纺织业纷纷破产,陷入绝境……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目睹惨状,就连英国的一个总督也不无感伤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蒸汽纺纱机”出现在哪一时期?19世纪中期,印度人民民族意识觉醒,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位印度民族英雄。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

材料四:如图

(4)读图写出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

材料五:60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给出你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