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题。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4)综合上述四段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选自世界近代史的两部文献纪念币和封面,前者是1989年发行的300周年纪念币,后者是文献封面。据此回答。

材料二 历史图片见证了历史的演变,读图回答

材料三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图一和图二分别记录的是哪两部文献?这两部文件分别有什么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2)依据图三回答,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哪一社会问题?依据图四指出,它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得以解决的?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人民会有如此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二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革命是反对英国的“奴役压迫”的革命。在这个革命中,南方一些奴隶主感到奴隶制度与自由平等的原则格格不入,因而多方寻求废除奴隶制而又不致造成自己的经济破产的道路。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找到这样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美洲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美国建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哪一文献为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革命面临哪两大任务?分别是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三角贸易示意图

(1)“三角贸易”的“三角”是指哪三大洲?据此推断,“三角贸易”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材料二 2007年3月25日是英国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这个纪念日是很特别的一天,200年前英国国会废除奴隶贩卖,并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这制度是人类史上羞耻的一段历史。”
(2)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哪个国家的人?英国在奴隶贸易中的地位如何?
(3)“这制度”对当时英国的发展带来什么积极作用?据此推断,“这制度”的废除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有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1)材料中所说的“新思维”指的是什么新思潮?其核心主张是什么?
(2)牛顿对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牛顿的思想价值是什么?
(3)伏尔泰的哪些思想主张必然会触及路易十六的痛处?路易十六的哀叹,说明了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什么作用? “毁灭了法国”是什么意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