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5月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
|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
|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
|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孝文帝针对这些突出社会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均田制,缓和阶级矛盾②迁都洛阳,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③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④推行鲜卑汉化制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河北宣化北魏鲜卑贵族墓中的舞乐佣,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快 |
| B.鲜卑民族娱乐生活丰富 |
| C.当时鲜卑雕塑艺术领先 |
| D.直观感受鲜卑民族生活 |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评价商鞅的标准是
| A.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 | B.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
|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D.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
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措施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商业交换,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
| B.方便百姓生活,有助手工生产发展 |
| C.方便物品衡量,有利国家实物分配 |
| D.方便政府税收,强调农业生产地位 |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其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原因是
| A.壮大秦国兵力 | B.增强经济实力 |
| C.减少改革阻力 | D.削弱三晋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