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 ,前者是通过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 的操作,将 逐步 到培养基的表面。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和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需通过培养基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在微生物学上,此类培养基称做 。
(3)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常常要进行消毒和灭菌的工作。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 。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制溶液;② ;③ ;④比色。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 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 色化合物。
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自然环境中的蝌蚪在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发育,成蛙的雌雄比为1:1;若人工控制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成蛙全部为雄性。现设计一个实验,探究“30℃的较高温度是改变了发育中的XX型的性染色体,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材料工具:适量蛙的受精卵、饲料、显微镜、相关试剂、培养器皿等.
(2)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对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的受精卵,在30℃的条件下将其人工培养成蛙;
②随机选取若干只上述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若干个处于期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③预期实验结果:
④实验结论:
(3)本实验说明:
(4)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常常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从胚后发育的特点解释原因:
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同学们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 (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
(2)设计实验步骤:
(3)预测实验结果:
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沿边缘切下一定面积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烘干5小时,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两部分叶片干重差的总和除以叶面积及照光时数,即为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干重增加总数÷(切取叶面积总和×照光时数)。
(1)在棉花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两种化合物是,影响两者合成的因素除温度外,主要还有。
(2)在该实验中,特定时间段内的净光合产量=。
(3)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目的是。
(4)实验步骤中,有一些措施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而设置的,请你列举两例。。
(5)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除了本实验所选用的干重外,还可以用或来衡量。
某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仅选取F2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绿色分别由A和a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B和b控制)若干作实验材料,进行自身基因型鉴定。实验一组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对部分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取得了满意效果;实验二组选择另一种实验方案,对剩余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补充完善下列方案。
(1)课题名称:
(2)探究方法:(根据基因重组原理)
(3)实验步骤:
①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成熟后,。
③收集每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4)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用两个宽叶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窄叶后代。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宽叶表现的是性性状。
(2)为验证叶形的遗传属于“伴X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应该选择其表现型为的父本和的母本进行杂交,并请预测其杂交实验结果及结论:①,②。
(3)有人试图研究玉米叶形的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你认为这项研究是否可以进行?,为什么?。
(4)有人认为植物感受光照而开花的感光部位是在花芽,另外还有人认为其感光部位是花芽下的第一片叶。为此对以上两种推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并进行了预测。
实验步骤:将该植物均分为A、B两组,A组将花芽全部遮光,只对第—片叶进行短时间日照;B组将花芽下的第一片叶全部遮光,只对花芽进行长时间日照。观察两组植物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只有A组开花,则感光部位在叶片;
②若只有B组开花,则感光部位在花芽;
③若A、B两组均不开花,则花芽和第—片叶都是必须感光部位。
请指出以上实验中的不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