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法德和解之光照亮了欧洲和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鉴于70年中,法国三次(即1870年、1914年和1940年)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
——吴国庆《法国》
材料三 为了与德国建立永久和平,法国希望把复苏的德国遏制在一个强大的框架内,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成员国将得到平等发展,德国的力量不会被削弱,因而也能使其满意。德国人感到,首先要恢复他们战后失去的平等地位,然后才能在西方建立稳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展开东方政策,而不至危及自己的繁荣与和平。出于这样的动机,法德两国在50年代建立了共同体,1969年再次发起推动经货联盟工程和导致签订关于欧盟的“马约”的政治联盟。
——(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领土”为例,说明法国是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的?结合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史实,简述法国“追逐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法国对德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法、德对两国关系期望的相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法、德两国在“一个强大的框架内”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让出东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源是什么?(4分)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来,闻一多先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两岸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温家宝在2009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温家宝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谈到,对于涉及台湾同胞利益的一些国际组织,我们会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我们愿望就此进行协商”.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温家宝说,“我虽然今年67岁了,但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8分)
(2)两岸于哪 一年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4分)
(3)在两岸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下,两岸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律里能体现出来.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是从古罗马开始的.欧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改制,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秦统一后,秦始皇强化法律措施的表现.(4分)
(2)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6分)
(3)列举英、法、美制守的资产阶级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6分)
(4)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两部法律文献.(4分)
独立后的新加坡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加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孙景峰《世界民主浪潮下的新加坡威权体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现状。
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建国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李光耀一直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不能出现多党纷争政治,否则将难以生存这样的话来警告国人,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摘编自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新加坡独立后运作是威权体制,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评价这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