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既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气,也可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
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3)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4)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用 法,你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 .
(5)如图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
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取用块状药品通常用,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需要,实验结束时要洗涤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2)在“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还能任意弯曲的细铁丝,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写一种);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3)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
|
反应前 |
35.6 |
反应后 |
34.8 |
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②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结果精确到0. 1 g)。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我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②;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编号仪器名称:a;b。
⑵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端通入(填“c”或“d”),验满的方法是,相对于B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
⑷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7(填“>”、“<”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为
(3分)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3)在t2℃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