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希特在他的这个系列的演讲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拯救德意志民族、彻底改造人类的新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最后以他那消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先验哲学观点阐明了这种民族教育的精神实质……他认为,“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 ……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部著作在亚洲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数据》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全译本,对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些作者和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着眼于民族解放的方面,而忽视了建立理性王国的社会解放,而这就使读者看不到费希特是一位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集于一身的伟大思想家。坚定不移地走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坚持世界大同的理想,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列强的霸权主义,这才是《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这部世界名著的真谛。
——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费希特的民族主义观在亚洲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时 间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消费额(元)
2.98
3.60
3.07
35.22
230.90
968.9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
(3)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

【探索历史的奥秘】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 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
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对非洲文明的认识有何错误倾向?
(2)材料二中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
(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