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①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②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注】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按:巡行、巡视 |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 ①一以宽和为治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C ①议徙凉州兵于成都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 ①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 ②则与一生彘肩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
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 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
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 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
B.时翔到晋江任职后治理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
C.而傅以善药以:介词,用 |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
B.本文以事喻理,从郑君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
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只是比喻庸人误事、误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侯,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閟,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欲奋于兵固壮,然非士所先。晚乃刮磨豪习,隐然自将履藏器之节,非有德能之乎?与夫不自知返,违远道德者异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赀:通“资”,财货,这里指家财 |
B.乃谢酒徒,去学兵谢:谢绝,不接纳 |
C.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踵:尾随,跟随 |
D.彼酗,不可近也!酗:凶狠 |
下列各句,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②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
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⑤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③⑤ | B.③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身材高大,饱读文章,任侠好客,性格直率,也通古玩书画。生于乱世,有心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落得晚年以书法、古玩、诗文自娱。 |
B.南宫生豪侠仗义,胆识过人。当时有两个将军均蛮横,欺负读书人。南宫生听说后气恨难平。在酒席上和路上教训了这两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口恶气。 |
C.南宫生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因他多次准确料定潘府胜败情况。潘府知道情况后,想将南宫生招到手下,但南宫生却不答应。潘府想陷害他,南宫生想法免除了祸患。 |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
(2)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
(3)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以礼致之致:招引 。 |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资:资财。 |
C.其势莫能先发发:发难。 |
D.略为满川略:侵占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3分)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④凤还,坚厚加赠遗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 _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弘之归耕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宣训卫尉镇之弟也。少孤贫,为外祖何准所抚育。从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晋安帝隆安中,为琅邪王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程令,寻以病归。桓玄辅晋,桓谦以为卫军参军。时琅邪殷仲文还姑苏,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谦贵其言。母随兄镇之之安成郡,弘之解职同行。
太祖即位,从兄敬弘为左仆射,又陈:“弘之高行表于初筮,苦节彰于暮年。夸内外晏然,当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以敦冲退之美。”元嘉四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着以采药。
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钓于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卖。”日夕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始宁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室。谢曼运、颜延之并相钦重,灵运与庐陵王义真笺日:“会境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但季世幕荣,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事就闲.纂成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既远同羲、唐,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弘之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颜延之欲为作诔,书与弘之子昙生日:“君家高世之节,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栽述。况仆托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诔竞不就。
(节选自《宋书·卷第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司徒主簿迁:调任 |
B.苦节彰于暮年彰:显著 |
C.是以江左嘉遁遁:隐居的人 |
D.有以相存存:抚养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家贫,而性好山水吾尝终日而思矣 |
B.寻以病归以其无礼于晋 |
C.谦贵其言秦王恐其破璧 |
D.弘之常垂钓于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弘之心向隐逸的一组是()
①好山水,求为乌程令②性好钓,常垂钓
③依岩筑室④拂衣归耕
⑤隐约穷岫⑥常若布衣
A.①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弘之为人不慕权贵,面对满朝官员热烈送别某官员的情形,他断然拒绝,深受同僚敬重。 |
B.王弘之心向隐逸,不喜为官,自我解职之后,虽朝廷征召,但他前后达三十年之久并未再任职。 |
C.王弘之性好山水,曾在山水佳处筑室居住,其行为受到谢灵运和庐陵王义真的推重。 |
D.王弘之品行高尚,节操出俗,颜延之非常推崇他,想为他作悼词,可惜没有写成。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旌:表彰 |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竟:最终 |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次:依次 |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
D.①通每句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译文:
(2)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