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赠太傅,谥文正。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   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务:务必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寝:停止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厘.:治理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赍:带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
B.迁乃遣子正人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余船以次俱进
D.且足国在节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
①及进讲,敷词详切   ②力辞,服除始拜命
③迁乘间言之   ④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⑤除夕赐御制诗   ⑥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⑴古人之观天地、山川……于: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
孰能讥之乎其: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⑴秦王还柱而
起不意卒
⑶尽失其
⑷诸郎中执

文言文阅读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 “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性友悌:敬爱兄长
B.遂免官坐:因……犯罪
C.臣受一州委:托付
D.不恃文书约束约束:限制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是()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
(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运有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有删减)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小头:削尖脑袋钻营
B.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抗怀:抗击或者怀念
C.要体貌他,要怜悯他体貌:以礼相待,尊重
D.皆作会别可怜之语会别:相会和别离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对读书人持批评态度的一组是
①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②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
③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④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⑤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⑥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下列是对本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燮,清朝人,这是他写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谆谆教导家人,表现了一种亲
民近农的思想。
B.对于种田之人,郑板桥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正表述了他的这
一份情感。
C.文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看法,他反对读书人一心追求利禄的思想,也表达了“好人为坏人所
累”的担心。
D.郑板桥也自责自己只知“命名本旨”而不知“会别可怜之语”,对此他 作了内省和反思,显现了“民本”

思想。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
(2)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3)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贫寒)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聚会饮酒)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烧火做饭)。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忍左右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四十里
B.①许之矣,不可约②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C.①明日,盗尸虎还,县嗟叹②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一羽
D.①所不者,识元紫芝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下列各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德秀不及亲在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B.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河内人涂炭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D.嗜酒,陶然弹琴自娱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依次分别表现元德秀“克尽孝道”和“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②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③德秀惟乐工数十人④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⑤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⑥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A.⑤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具有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母亲在世时,竭尽了做儿子的责任,母亲去世后,严格按照习俗守孝;自己不愿结婚,但勇敢地担当起了养育晚辈的重任。
B.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不仅为官具有受人称道的良好素质,而且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很有才华,能够弹奏乐曲,创作歌曲,撰写辞赋。
C.选文中重点记叙了“盗尸虎还,举县嗟叹”这个故事,记叙“举县嗟叹”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赞扬元德秀具有有令必行,说话算数的高尚品格。
D.选文除了对元德秀进行了多角度的正面描写外,还通过他人的称颂和赞扬对元德秀进行了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3)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4)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