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80年(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田地进行并认真的清丈,但也有一些地方官吏缩短弓步,溢额求功。如浙江海盐“水涯草堑,尽出虚弓,古冢荒塍,悉从实税。至于田连阡陌者,力足行贿,智足营奸,移东就西,假此托彼。甚则有未尝加弓之田,而图扇人役积尺积寸,皆营私窖。遂使数亩之家,出愈增而田愈窄焉。”然而由于大部分州县清丈彻底,革豪右隐占,额田大有增加。万历八年,垒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1571年(隆庆五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颠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但从理财的角度看,清丈田亩对于朝廷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垒国的额田,增加财政收入起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旷代宰相之杰·张居正》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张居正改善财政的措施和存在的弊端。(8分)
(2)根据材料如何看待张居正改善财政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图一为1970年12 7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国有关对二战历史认识态度变迁的信息,并结台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有句名言:“温故而知新。”过去30年中我们也曾遇到挫折和挑战,我们的关系不是没有分歧扣困难。但是,“我们必然是对手”的概念并非是注定不变的——回顾过去不会是这样。由于我们的合作,美中两国都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本着共同的利益和相互的尊重去努力所能取得的成果。可是,这种接触的成功取决于理解,取决于继续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正如一住美国乒乓球队员所说——作为人,我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我们两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别。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2013年6月7月至8月,习近平同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前后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战略沟通。两国元首达成“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共识。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必然是对手”的概念下,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后果。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中美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因素,中国应如何应对。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
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
“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