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
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这说明当时
| 意向 |
不可避免 |
可获得政治解决 |
应该绝对避免 |
可获得速战速胜 |
无回答 |
| 人数 |
170 |
110 |
423 |
244 |
20 |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
|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
| D.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
|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
|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
|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
《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