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
①元代官职较宋代有一些变化 
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难
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飞钱又称“便换”,既不会“飞”,也不是“钱”。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此可见“飞钱”(  )

A.可以免去商人诸多麻烦与劳顿
B.可以保障商人钱财安全稳妥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货币的忧虑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长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
D.江浙人民的美好生活

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年)在注《资治通鉴》时感叹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此段材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内迁冲击了中原固有的统治秩序
B.隋朝以后少数民族人才辈出
C.民族融合的加强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中国经济政治中心转移至黄河中下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