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张载集》
(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多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下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安焘传》
(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
材料四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
(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四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依据是什么?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材料1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为欺诈.
(1)、 据材料1,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最合适的载体来强调中国早已提出的"和谐社会"新理念.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与希望通过体育来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团结友爱的奥林匹克精神相一致.
(2)、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思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强调"和谐社会",对展示中国形象有何重大意义? (2分)材料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2分)
材料3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3)、据材料3,联系希腊先哲的贡献,说明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精神的发端.(5分)
(4)、结合材料1.2.3 ,而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明前期 |
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时期 |
代表人物 |
拥有的权力 |
秦国 |
吕不韦 |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 |
东汉末年 |
曹操 |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 |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5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