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乙、丙        B.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在《礼记·表记》“……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D.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从研究孔子的视角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载属于()

A.原始史料 B.二手史料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的维新派则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弘扬传统文化
C.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D.主张政治变革,建立“理想王国”

古代世界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这位先哲

A.首次用观察的经验解释自然现象
B.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