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外交大事记 |
|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
|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
|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
|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乙、丙 B.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
|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
|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市场经济体制 |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 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
| C.提供工作就业均等机会 | 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 )
|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结合 |
|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
|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