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 A.“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 B.“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
| C.“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 D.“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
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名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与选派这批留学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 | D.辛亥革命 |
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郡县制 |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某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A.秦朝、唐朝 | B.唐朝、明朝 | C.汉朝、宋朝 | D.秦朝、汉朝 |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都曾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试分别概述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这两个时期经济体制发展演变的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 ( )
|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 |
|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 |
|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