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 他的这一思想
A.反映了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 | B.正确认识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
C.体现了理学修养论的基本主张 | D.体现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苏联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③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④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图,出现图中1946—1953年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②二战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
③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④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供给学派认为:“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这个学派的观点
①是在经济滞胀时期产生的 ②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③主张重点要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实体经济 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