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罪 名
陪审员
陪判员
陪审员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四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材料四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4)如将伯利克里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就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方式而言有何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世界已形成两个平行市场的论断。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瓦解,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的局面,而这种阵营对立的经济结果就是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相互对立的市场。他还特别乐观地对两个市场的前途作了判断,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包围、蚕食资本主义市场的思想,认为在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市场是不断衰败和缩小的;而社会主义市场是不断繁荣和壮大的。
——许新、陈联璧《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
材料二在新世纪初,社会主义国家既不能游离世界市场经济大潮之外,也不能盲目汇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而是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自觉性,从而使自己更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和创造力量,以其优越性吸引世界人民。
——彭树智《简说世界当代史》(2007年)
(1)分析材料一中斯大林提出“世界已形成两个平行市场的论断”的国际背景及其目的。
(2)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及产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是1620年的“五月花事件”。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就是《五月花公约》,它是一个民主集体的雏形,大家共同服从于某些条例、某些规则,然后选出一个人来管事。这样就开始了在这块大陆上的生存和开发。……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成为“郡县式的大帝国”与美国举行“联邦制宪法会议”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帝国”与“美国”政治制度在建立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及本质区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康有为和民主共和的态度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根据治安维持法等法令,日本对军队和政府不利的消息被秘而不宣,进而被修改成对军队和政府有利的消息加以宣传。天皇是神,是超越国家的存在。对老百姓来说,军队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所以不能反对战争,直到天皇下令停战为止。战争领袖在开战以前对人民煽动说:我国是由于皇祖神敕而成为天皇万世一系的世界第一的神国,优秀的日本民族要参加天皇的圣战。日本人被优越感煽惑着,丧失了正义感,心安理得地侵略其他国家,杀戳其他民族。国家危机的说法不断传播,被煽动的国民信以为真,陷于偏狭的国家主义,成为推动战争的力量,还自以为是。
在日本教育中,战争这段时间变成空白。在观念保守的文部省的安排下,1937至1945这一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它钦定的教科书中一笔带过。而随后的年代,由于日本日渐繁荣,对战争的记忆日渐淡化,新的一代对历史真相、对确切发生过的事件,实在是所知甚微。年长的战争幸存者,包括对这一时期应该有更多了解的政治领袖们,采取了对当时发生的事件一概不认帐的态度。
——摘编自(美)基伯尼著《战争——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政府将国家引向战争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不直面战争历史的原因及其后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