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每空2分,共14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③d发酵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检验装置,其原因是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            
B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            
只进行无氧呼吸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其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①F1代通过______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产生正常的F2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 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亨汀顿舞蹈症(由A或a控制)与先天性聋哑(由B或b基因控制)都是遗传病,有一家庭中两种病都有患者,请据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亨汀顿舞蹈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遗传,先天聋哑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遗传。
(2)2号和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和____。
(3)7号同时携带聋哑基因的可能性是____。
(4)若13号与14号再生一个孩子,是两病兼发的女孩子的可能性是_____。

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 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____,另一条链是____。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的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图中标出。

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在图中的Y链上各碱基的顺序是________。
(2)Z链从细胞核中移到细胞质中的____。
(3)DNA分子复制是在哪个位置解旋?()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X链是合成Z链的模板,则Z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
(5)这一DNA分子中碱基顺序的改变称为________。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不但能直接作于纤维蛋白(A过程),还能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B过程)。图21是有关纳豆激酶溶栓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__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K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_______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
(3)请根据下列出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并在下面横线位置上,补全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缓冲液、量筒、试管和秒表。
实验步骤:


加入物质的成分
试管1
试管2
1
纤维蛋白块
1g
1g
2
缓冲液
1mL
1mL
3
纳豆激酶(NK)溶液
1mL
/
4
____________
/
1mL

观察记录:观察纤维蛋白块分解情况,并记录分解的____。
请预测一种实验结果并分析:
(4)继续研究NK的化学组成:因为纳豆激酶存在于____,可直接利用纳豆菌发酵液的上清液,进一步____,鉴定其化学组成。
(5)由于NK在60℃时迅速失活,可通过________(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其热稳定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